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

天與弗取,反受其咎;時至不行,反受其殃.


天與弗取,反受其咎;時至不行,反受其殃

說明
上天給你的你不拿,那是要帶來災難的;時機成熟了你不做,那是要帶來災殃的。總之你不能猶豫。



轉載至 http://blog.udn.com/ku0315ku/3139187

【原文】 
  武涉已去,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,欲為奇策而感動之,以相人說韓信曰:「僕嘗受相人之術。」韓信曰:「先生相人何如?」對曰:「貴賤在於骨法,憂喜在於容色,成敗在於決斷,以此參之,萬不失一。」韓信曰:「善。先生相寡人何如?」對曰:「願少間。」信曰:「左右去矣。」通曰:「君之面,不過封侯,又危不安。君之背,貴乃不可言。」韓信曰:「何謂也?」蒯通曰:「天下初發難也,俊雄豪桀建號壹呼,天下之士雲合霧集,魚鱗雜遝,熛至風起。當此之時,憂在亡秦而已。今楚漢分爭,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,父子暴骸骨於中野,不可勝數。楚人起彭城,轉鬥逐北,至於滎陽,乘利席捲,威震天下。然兵困於京、索之間,迫西山而不能進者,三年於此矣。漢王將數十萬之眾,距鞏、雒,阻山河之險,一日數戰,無尺寸之功,折北不救,敗滎陽,傷成皋,遂走宛、葉之間,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。夫銳氣挫於險塞,而糧食竭於內府,百姓罷極怨望,容容無所倚。以臣料之,其勢非天下之賢聖固不能息天下之禍。當今兩主之命懸於足下。足下為漢則漢勝,與楚則楚勝。臣願披腹心,輸肝膽,效愚計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誠能聽臣之計,莫若兩利而俱存之,參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勢莫敢先動。夫以足下之賢聖,有甲兵之眾,據彊齊,從燕、趙,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,因民之欲,西鄉為百姓請命,則天下風走而回應矣,孰敢不聽!割大弱彊,以立諸侯,諸侯已立,天下服聽而歸德於齊。案齊之故,有膠、泗之地,懷諸侯以德,深拱揖讓,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矣。蓋聞天與弗取,反受其咎;時至不行,反受其殃。願足下孰慮之。」 

【注釋】 
○欲為奇策而感動之:奇策,出奇制勝的計謀。=妙計。感動,打動、說服。之,指韓信。
○以相人說韓信曰僕嘗受相人之術:相人,給人看相。說,遊說。受相人之術,曾向別人學過相術。蒯通藉口會看相而向韓信進言。 
○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:人一生的高貴或卑賤可從骨骼的形象推知,遭遇的憂愁或喜悅可以從臉上的氣色預知,事業的成功或失敗可從性情的有無決斷預知。貴賤,身分地位的高低。骨法,骨相,骨格。容色,容貌顏色。成敗,成功與失敗。決斷,決定事情的魄力。做決定、拿主意。 
○以此參之萬不失一:用這三項來驗證人一生的命運,必然十分準確,萬無一失。參,驗,參驗,考察。萬不失一,不可能有失誤。形容絕對有把握。=萬無失一、萬無一失。 
○願少間:希望(你稍稍屏退)周圍的人暫時回避。間,間隙。 
○左右去矣:周圍的人離開吧。我左右伺候的人已暫時走開了。意即請蒯通把意見說出來。 
君之面……君之背:都是雙關語。從您的面相來推測,將來的地位最高不過封侯,而且還有危險不安全的遭遇。根據您的背相(如果能背叛劉邦),可以看出他顯貴而不可言(其櫃才是不可限量的)。面:向著漢王。背:是背叛漢王。暗示背叛漢王好。 
○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雲合霧集:桀:傑出,高出。建號,建立名號(指稱王)。壹呼,一呼,一聲號召。雲合霧集,如雲霧密集般群聚,寫人才之多。 
○魚鱗雜遝:像魚鱗一樣密集地排列。魚鱗,比喻繁密。雜遝ㄊㄚˋ,眾多而紛亂的樣子。 
○熛至風起:言士之趨附,如火之怒飛,風之疾起也。熛:ㄅㄧㄠ,火焰。迸飛的火焰。熛至,寫響應起義者之速。 
○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:在這個時候,人們所共同憂慮的只有一件事,那就是如何消滅秦國。 
○分爭:分裂而爭雄。 
○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:無罪之人,指無辜的老百姓。肝膽塗地,形容慘死。猶言到處是死屍。=肝腦塗地。 
○父子暴骸骨於中野:父子,指全家人。暴,同「曝」。骸骨,骨的通稱,一般指屍骨。(引申為形骸、軀體。)中野,田野中。 
不可勝數:非常多,多到數不完。所犧牲的人簡直數不過來。=不可勝計、不可勝紀、不可勝記、不計其數、數不勝數←→寥寥可數、寥寥無幾、屈指可數。 
○乘利席捲威震天下:乘利,乘著勝利的形勢。席捲,像捲草席般,將所有的東西捲走。比喻收括殆盡。比喻統一、占領。=席卷。威震天下,聲望威名為天下人所敬畏。=威振天下。威震,力道和氣勢足以震動他人。 
○迫西山而不能進者:寫項羽的兵勢無法進展,被阻於山險而無法前進。迫,猶「阻」。西山,指成皋以西的山地。 
○距鞏、雒:佔據鞏縣、洛揚以拒楚兵。 
尺寸之功:形容微小的功勞。尺寸,些微。 
○折北不救:屢戰屢敗,無法挽救(不能自救)。折,挫折。 
○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:雙方相持不下,結果兩敗俱傷。智,指劉邦。勇,指項羽。 
○夫銳氣挫於險塞:銳氣,猶言勇氣,勇往直前的氣勢。險塞,地形險要易守之處。挫於險塞,指項羽。 
○而糧食竭於內府:指劉邦。竭,盡。內府,府庫。皇宮中的府庫。泛指宮廷。 
○百姓罷極怨望:百姓因戰事而精疲力竭,故而怨恨。罷,同「疲」。極,盡。怨望,怨恨、不滿。 
○容容無所倚:人民日夜盼望戰爭平息,他們目前都無所歸宿。容容,搖搖,紛亂動蕩(不安)的樣子。一說:容容,即「顒顒」,仰望之貌。 
○以臣料之其勢非天下之賢聖固不能息天下之禍:照我的看法,在這種情勢之下,如果不是天下最賢聖的人,就一定不能平定天下的禍患。料,估量、推斷。賢聖,指韓信。下文云:「夫以足下之賢聖」可證。 
○當今兩主之命懸於足下:目前劉、項兩家君主的命運,就掛在你的手上。懸,懸掛。 
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:為漢,替漢出力。與楚,助楚。 
○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:披腹心,披露心腹,表示赤誠相待。把內心的真意披露給你。=披心腹。腹心,1.比喻極親切可深信的人。2.至誠的心。3.腹與胸。比喻切近的關係。輸,獻納。肝膽,肝和膽。比喻誠懇、忠誠。輸肝膽,傾獻肝膽,以誠相告。效,致送、奉獻。愚,與自身有關的。愚計,猶言「拙見」,不成熟的看法。 
○兩利而俱存之:對劉、項雙方都表示好感,並且讓他們都存在下去。兩利,兩方面均蒙受其利。 
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:參,同「三」。鼎足,比喻三方對立的情勢。因為鼎足是三隻腳,以此借喻上文「三分天下」的局勢。鼎足而居,像鼎足一樣維持下去。 
○其勢莫敢先動:在這種情勢之下,劉、項雙方誰也不敢先動手。 
○據彊齊從燕趙:佔領著強大的齊國,脅制著燕國和趙國。 
○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:出兵於劉、項雙方兵力不足之處,牽制著他們的後方。空虛:中無所有。=空泛、空洞←→充滿、充實。 
○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:順著人民的希望,自齊出兵向西,阻止楚漢的戰鬥,使死屍暴露荒野的慘象可以減免。鄉,同「向」,面向、面對著。請命,替人民請願,代人請求保全其性命。 
○則天下風走而回應矣:極言其迅速。風走,猶言「聞風而至」。回應,群眾的反應如同回聲一樣。 
○割大弱彊以立諸侯:把大國的地盤減縮,把強國的勢力消弱,用來分封已經失去土地的各國諸侯。 
○諸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於齊:諸侯各國既已恢復,那麼天下沒有不聽命於你的,而且會思念你待他們的恩德。 
○案齊之故:穩固地佔據齊國原有的地盤。案,據,安定。故,故壤,故地。 
○有膠、泗之地:擁有膠河、泗水這兩河的流域。 
○懷諸侯以德:用德惠來安撫諸侯。懷,安撫。 
○深拱揖讓:高拱雙手,以示謙讓。外示謙虛而內保實力。深拱,抱拳致敬。揖讓,作揖謙讓。為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。 
○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:以上四句當為俗語。《國語.越語》有「天與不取,反受其咎」句。卷八十九《張耳陳餘列傳》亦引之。老天賜與的如果不受,會受到老天的懲罰。與,賜與。咎,禍害、過失。時,時機。行,具體實行。殃,災禍。 
○願足下孰慮之:孰,同「熟」。孰慮:熟慮,考慮周密。 

【翻譯】 
武涉走後,齊國人蒯通知道天下勝負的關鍵在於韓信,想出奇計打動他,就用看相的身份規勸韓信,說:「我曾經學過看相技藝。」韓信說:「先生給人看相用什麼方法?」蒯通回答說:「人的高貴卑賤在於骨骼,憂愁、喜悅在於面色,成功失敗在於決斷。用這三項驗證人相萬無一失。」韓信說:「好,先生看看我的相怎麼樣?」蒯通回答說:「希望隨從人員暫時回避一下。」韓信說:「周圍的人離開吧。」蒯通說:「看您的面相,只不過封侯,而且還有危險不安全。看您的背相,顯貴而不可言。」韓信說:「這話是什麼意思呢?」蒯通說:「當初,天下舉兵起事的時候,英雄豪傑紛紛建立名號,一聲呼喊,天下有志之士像雲霧那樣聚集,像魚鱗那樣雜遝,如同火焰迸飛,狂風驟起。正當這時,關心的只是滅亡秦朝罷了。而今,楚漢分爭,使天下無辜的百姓肝膽塗地,父子的屍骨暴露在荒郊野外,數不勝數。楚國人從彭城起事,轉戰四方,追逐敗兵,直到滎陽,乘著勝利,像捲席子一樣向前挺進,聲勢震動天下。然後軍隊被困在京、索之間,被阻於成皋以西的山嶽地帶不能再前進,已經三年了。漢王統領幾十萬人馬在鞏縣、洛陽一帶抗拒楚軍,憑藉著山河的險要,雖然一日數戰,卻無尺寸之功,以至遭受挫折失敗,幾乎不能自救。在滎陽戰敗,在成皋受傷,於是逃到宛、葉兩縣之間,這就是所說的智盡勇乏了。將士的銳氣長期困頓於險要關塞而被挫傷,倉庫的糧食也消耗殆盡,百姓疲勞困苦,怨聲載道,人心動盪,無依無靠。以我估計,這樣的局面不是天下的聖賢就不能平息這場天下的禍亂。當今劉、項二王的命運都懸掛在您的手裏。您協助漢王,漢王就勝利;協助楚王,楚王就勝利。我願意披肝瀝膽,敬獻愚計,只恐怕您不採納啊。果真能聽從我的計策,不如讓楚、漢雙方都不受損害,同時存在下去,你和他們三分天下,鼎足而立,形成那種局面,就沒有誰敢輕舉妄動。憑藉您的賢能聖德,擁有眾多的人馬裝備,佔據強大的齊國,迫使燕、趙屈從,出兵到劉、項兩軍的空虛地帶,牽制他們的後方,順應百姓的心願,向西去制止劉、項分爭,為軍民百姓請求保全生命,那麼天下就會迅速地群起而回應,有誰敢不聽從!而後割取大國的疆土,削弱強國的威勢,用以分封諸侯。諸侯恢復之後,天下就會感恩戴德,歸服聽命於齊。穩守齊國故有的疆土,據有膠河、泗水流域,用恩德感召諸侯,恭謹謙讓,那麼天下的君王就會相繼前來朝拜齊國。聽說:『蒼天賜予的好處不接受反而會受到懲罰;時機到了不採取行動,反而要遭禍殃』。希望您仔細地考慮這件事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